首页
Home
关于我们
Nav
新闻公告
Nav
党建学习
Nav
产业布局
Nav
人员招聘
Nav
联系我们
Nav
集团简介
集团宣传片
集团新闻
通知公告
影视创作
媒体传播
影城院线
文化地产
艺术培训
社会招聘
校园招聘
实习生招聘
《出发》:改天换地须先脚踏实地
“欲动天下者,当动天下之心,动其心者,当具有大本大源!”电影《出发》立足于“小切口、深分析”的创作思维,以师法山水的自然主义影像风格高度还原百年前的社会风貌,讲述了青年毛泽东面对近代以来国家蒙难、民族蒙羞、文明蒙尘的严峻现实,在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的游学实践中深入考察了湖南农村的民生百态,从耳目之“记得”、心意之“晓得”、神志之“明得”三个维度对社会发展“大本大源”问题作出有力探索,将自我觉醒的“涓涓细流”扩充为胸怀家国、心忧天下的“浩浩汪洋”,实现了人格成长、社会体察与家国天下的同频共振。同时以不饰铅华的生活面貌、初试羽翼的青春姿态丰富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叙事元素,凸显了人文主义关怀对历史风云激荡的烛照意义。
耳目“记得”山水之奇峻。影片师法水墨山水画散点透视的构图思维,将银幕平面中“仅余方寸”的山石草木通过远近结合、移步换景的立体化布局法拓展为气象万千、绵亘深远的广阔自然空间,营造出“远景烟笼、深岩云锁”的氤氲与迷离。同时通过亲切地道的湖南方言、还原历史场景的人物形象、贴近人眼视觉的光影效果,在视听层面营造出“百姓日用而不觉”的真实感,带领观众以参与者视角沉浸式融入青年“毛奇”身无分文徒步行走近千里的“奇迹旅行”。面对疾风骤雨下居无定所、衣不蔽体的困难,他在须臾的难处中“神遇”了生生不息的天地浩气,发出“把河滩当床,蓝天当帐幔,月亮当灯笼,不亦快哉”的豪迈之声;面对“雷电一震,阴翳皆开”的天气,纵使常人不堪其忧,他也不改其乐,不愿被天象无常的异己力量所压制,誓要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中“练猛烈,练敢为,练无畏”,实现了物我的交融、天人的合一。
“天之力莫大于日,地之力莫大于电,人之力莫大于心”,在与风霜雨露、日月星辰、蛇虫鼠蚁的对话中,青年“毛奇”被俗务遮蔽、“久在樊笼里”的心灵世界慢慢复苏觉醒,看到了天、地、人在自然气象中的同形同构,看到了固定不变的空间环境中沛然流动的生气、不舍昼夜的时间流逝中千载一瞬的绵邈,实现了“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”。
若干年后毛主席在《清平乐.会昌》中写道:“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”,正是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精神与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气象在“三湘四水”的共融共生,将山峻峰奇、峡幽水秀的独好风景与湖湘子弟骨子里“吃得苦、霸得蛮”的大无畏精神熔铸为一体,生成了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的超凡气魄。
心意“晓得”民生之多艰。“闭门求学,其学无用。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,则汗漫九垓,遍游四宇尚已。”在长沙、宁乡、安化、益阳和沅江五县的游历中,青年毛泽东目睹了灾荒战乱对生产秩序的破坏、封建愚昧对人民身心的荼毒,发出“青草池中蛙句句,为公乎为私乎”的疑问,由表及里地剖析了国家积贫积弱、“国民心力沉疴羸弱”的内在原因。
面对将儿子送至佛前洗清罪孽的前朝刽子手,他看到了老百姓将现世痛苦寄托于缥缈来世、缺乏内在觉醒的麻木不仁;面对持枪的乡村恶霸恃强凌弱、贫苦民众无处申诉不敢反抗的惨状,他看到了所谓“人情世故”的荒谬和乡村宗法秩序的溃败;面对以打家劫舍为生、视人命如草芥的马帮匪巢,他看到了乱世中正气不振人心浇薄、良知良能被吞噬的无奈。
正是在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知行合一中,青年毛泽东看到了史书寥寥几行文字背后的沉重现实,为泱泱众生“逐物欲而迷心,循末节而忘真,醉娱乐轻国志,谋小私绝大利”的集体无意识而叹息痛恨。同时在“为公乎为私乎”问题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进一步将“人的天性,人类社会,中国,世界,宇宙”的宏大构想落实落地,将纸面知识的适用范围放在世界格局、人类文明、天下苍生的大场域中去检验,将书斋“小课堂”升级为社会“大课堂”,开拓了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的实践场域,为底层大众冷暖安危奔走呼吁,为社会肌体转型更新孜孜求索,树立了“创中华新纪之强国,造国民千秋之福祉”的终身志向。
神志“明得”本源之所在。《心之力》一文中提出:“宇宙即我心,我心即宇宙。细微至发梢,宏大至天地。”对青年毛泽东而言,游学既是扩而充之到家国天下的逐梦之路,也是反求诸己回归自我的归心之途。他在应对种种自然险阻、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中脱掉“长衫”、充分调动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解决问题,在打破常规束缚的“万类霜天竞自由”中洞悉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,逐步抵达超越世间万象生灭、主宰万物沉浮的“大本大源”。
面对身披袈裟口念阿弥的出世者,他站在“求同存异”的立场悉心探讨国家厄运连连、民众人心涣散的因果,悟到了“吾心本宇宙,我心起纷争。若能通民心,天下皆归心。以心通心,以心明心”的光明朗照,用出世之心涵养入世之事,抵达“人人都可修行,事事皆可立功德”的圆满;偶然踏入沅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、反动军阀盘剥民脂民膏的人间炼狱后,他不愿苟且偷生、熟视无睹,在面呈菜色、衣衫褴褛的灾民群体身上看到了兵燹、灾荒等异己力量对民族国家之心力的戕害,不屈服于“有德者心力难济,无德者霸拥民众所赋世权以为私势”的颠倒现实。
在游向彼岸成功拯救无辜百姓的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后,笼罩在“大本大源”周围的迷雾顿时消散,如油画般悲壮辉煌的人民群像挺立在银幕中,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沛的情感体验,暗示着青年毛泽东认识到抵达“大本大源”的途径不是虚空高蹈的思维世界或神秘力量,而是身世浮沉的人民与山河破碎的家园。“天下者,我们的天下;国家者,我们的国家;社会者,我们的社会”,只有打碎中心化、主体化的“小我”,唤醒四万万同胞“自主自强之睿智”汇聚成“我们”,才能让国家民族之新生心力涅槃重生。
“吾辈任重而道远,若能立此大心,聚爱成行,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,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,翻天覆地,扭转乾坤”。电影《出发》将“改天换地”的大气魄落在“脚踏实地”的原点,还原了伟人青年时期的血肉感与生命力,以诗意影像讲述家国故事,将“四万万同胞”的命运沉浮作为叙事中心,呈现出民胞物与的温度、精神引领的深度、笃行不怠的力度,为厚重伟岸的红色文化增添了一抹清新隽永的青春色彩。
作者:刘靓
来源:中国艺术报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