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普通人在长沙的一个夜晚产生共鸣|专访《长沙夜生活》主创张冀

作者:骨朵网络影视

“淄博赶烤”一跃成为今年五一最时髦的假期生活指南,与此同时,各城市相关的文旅话题频频热搜,游客争夺战一触即发。以至于《长沙夜生活》这部电影定档之初,被绝大部分观众都误解为了,“是来宣传长沙的吧,好让我们看完就去长沙旅游。”


直到真正从电影院走出来才回过味,《长沙夜生活》比起宣传某一个城市,更像是在展现中国人温吞的情感脉络。正如电影简介中所写:夜晚即将过去,一群人一起坐在大排档里嗦粉,邂逅、热爱、留下、离开、和解、团圆,都发生在这座城市里,每个人都找到了深爱这里的理由。


导演张冀用一部电影,唤回了生活的气口。夜即是烟火气息,情感即是精神需求,长沙某一夜的零碎是三年间来无数普通人在经历和感怀的生活。就如国人温吞的感情一样,《长沙夜生活》没有“你必须去看”和“你一定喜欢”,而是告诉你,“一起来听故事。”



图片
烟火外的哲学


张冀在疫情期间创作完成了《长沙夜生活》的剧本,写普通人的故事是他长袖善舞的领域。之所以选择讲夜晚而不是讲白天,张冀说,“白天拍太热了,晚上凉快。听起来很是幽默,琢磨起来又有点道理。


图片


《长沙夜生活》里的很多个情节都是如此,真实性和戏剧性重叠辉映。比如,张婧仪饰演的何西西,为了帮助尹昉饰演的景为为走出上一段感情阴影,毅然决然地从湘江大桥跳了下去。正常人夜跳湘江显然不正常,但在电影中,何西西和景为为的感情因为这一跳而正式升温。


对于张冀来说,写下这一跳是在为真实的故事找到一个戏剧化的支撑点。“好莱坞里写英雄就要写他们螳臂当车的抗争,那我们写普通人,失去了这样的情节做支撑还能不能写?”


张冀先是把电影中绝大部分的内容立足于普通人的生活,描写他们的日常动作。写在夜市穿梭、在排挡嗦粉、在街边闲逛......“可能《长沙夜生活》会比我们平常看的电影节奏都要慢一点,要含蓄一点。”张冀告诉骨朵,也正是这含蓄的内容使得电影的生活感更贴近国人。在此之外,何西西跳江这样的冲突点适时地被添加,让整部电影就像是“绵里藏针”。


不同于主张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,也不同于记录意味强烈的写实主义,张冀乐于把《长沙夜生活》称之为自然主义。创作《长沙夜生活》时,张冀就打算只满足于把故事呈现在银幕上,而对于故事中的问题、纠葛和矛盾,不给出答案也不提出揣测。


图片


电影开头,何西西与景为为在书店相遇,大谈哲学。“所有人都告诉我,中国电影不应该写哲学,因为要考虑观众的感受。但我就想问,为什么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,还不能谈论哲学?”张冀说,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要去夜店,都在网吧玩游戏,小红书和B站上的很多年轻人也在分享自己的哲学观点。这个时代的年轻人,已经开始分众。


所以,张冀用《长沙夜生活》做了一个试验,用哲学打开一部电影。事实证明,哲学话题并非电影市场的洪水猛兽。《长沙夜生活》的数条短评里观众在赞同:电影开头的哲学讨论很有意思。


从自然主义到哲学话题,接地气的《长沙夜生活》也有一些不接地气的创作动机的,不仅没有妨碍电影中烟火气的升腾,反而构建起了生活与理想间的桥梁。



图片
城市里的乡愁


张冀展开的故事缺了一个落点,湖南又是张冀的家乡,人们总对故乡存在别样的情感,于是张冀就把《长沙夜生活》这部电影的落点定在了夜晚的长沙。


剧本创作完成后,张冀也先后找到不同导演寻求合作,想要一起把故事呈现在银幕上。“但接触了几个导演后发现,要不是大导演不接,要不是我与导演双方思想观念不合适。”于是,张冀自己挑起了导演的担子。


当导演,对张冀来说是头一回。做编剧的时候,张冀更倾向于把自己密闭起来,看看书、写写字,做点案头工作,享受私人时间。但当导演,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。“剧本要管,演员要管,发行要管,整个团队都要你去管理。”张冀说,实际上他还是更喜欢当编剧。执导《长沙夜生活》,更因为他对长沙的情有独钟。


图片


《长沙夜生活》开拍前期,新人导演张冀的压力达到峰值。“镜头算不过来,对摄影也不熟悉。”《长沙夜生活》又是一部时间线交错的群像戏,空间大、人物多,加之夜景拍摄,拍摄难度之大可以预见。


但好在拍摄几天后,张冀慢慢找回了节奏和状态。他认为他此次转行当导演的优势,一是剧本是由他亲自撰写,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一部怎样的电影,《长沙夜生活》的视听风格和审美调性可以全权由他来决定。


其次,是他与陈可辛导演合作了数十年,耳濡目染间对导演这一工种也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。此次《长沙夜生活》的团队,也是张冀曾与陈可辛一起合作了十多年的电影团队。


拍摄长沙时,张冀也在尽可能地避免只拍长沙。“《长沙夜生活》不是城市的宣传片,我只是借助长沙的夜晚写了一个故事。”张冀强调过,他的故事是中国的,是每个中国人都能理解的故事。何岸与父亲的亲情羁绊、何西西和景为为意外降临的爱情、陈清智和梁宝琦两个在湘外地人对家乡的思念,以及丽姐经营的大排档和深夜大排档里的无数个“不回家”的人。


图片


《长沙夜生活》中,张艺兴饰演的何岸坚持用长沙话演绎脱口秀,哪怕台下的观众听不懂他说话从而影响了脱口秀的节目效果,他依旧不肯改变。相比于何岸,张冀说,“何岸更年轻,而我,考虑的东西比他更复杂。”


就如虽然这是一段发生在长沙的故事,但《长沙夜生活》中并非所有人物都操着一口长沙口音。“丽姐虽然在长沙开大排档多年,但是她作为外地人也很少说方言。在摩天轮工作的那两个小伙子,从西北来到长沙打工,他们也不说长沙话。”如果所有人都在电影里说长沙话,反而不够“长沙”了,如今的长沙也是一个开放的新城市。


《长沙夜生活》是张冀想带给后疫情时代的一个故事,每一条支线、每一组人物、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互相救赎的关系,“这其中的温暖不正是这三年多我们一直在找寻的吗?”



图片
电影中的慰藉


《长沙夜生活》上映前夕,很多网友提议将片名改得更为中性一点,或许走进影院选择这部电影的观众会更多,但张冀听完说到,“如果换个片名就有用,我们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聊这么多了。


在张冀看来,电影行业要做的始终是如何吸引年轻人。“电影对年轻观众的依赖以及年轻观众越来越不把电影当回事,是当下电影行业的困境。”


这不止是张冀遇到的问题,也是所有电影人遇到的问题,且目前无法解决。“我希望看到《长沙夜生活》打动到更多的年轻人,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去吸引他们。以前的五一档,大家还会讨论看什么电影,现在五一了,大家都在想着要去淄博旅游。


图片


张冀也曾想过将《长沙夜生活》改名为《群星闪耀的夜晚》等去地域性的名字,但他同时想到,《午夜巴黎》难道会因为片名中有“巴黎”二字就劝退了巴黎城市之外的观众吗?


另一方面,张冀认为《长沙夜生活》的创新点或许能给年轻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。


“做情节和做戏剧,实际上很容易陷入套路化、机械化。我在创作《长沙夜生活》时就在想要怎么去创新,怎么回避套路。有的人会从结构上创新,有的人就从节奏上创新,而我这几年一直在做的,就是用真实打破电影和普通人间的隔膜。”张冀说。


真正拍中国一个家庭故事的电影并不多,尤其《长沙夜生活》将家庭故事映衬在城市的多空间之下去展开,让整部电影变得更具有格局和现代感。从生活的角度来看,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等情感均是具有吸引力的。“所谓真实,所谓生活,正是这几年观众喜闻乐见的。”张冀说,即使是适应了高强度、快节奏的短视频冲击,真实生活往往还是最能触及观众内心。


片中,何岸说,“带领脱口秀走向世界。”片外,张艺兴也说过,“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。而或许《长沙夜生活》最想表达的也是,“带领中国故事走向年轻观众。”即使现在看来,这句话不够底气十足,但至少目标定下了就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。


分享到: